师德师风建设活动|弘扬师德师风,闪耀师德之星(六)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1-12-13 分类:师德师风
2021年是湖南省师德师风建设年,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全面提升我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,树立师德典型,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,我校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之星推选活动



2021年是湖南省“师德师风建设年”,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全面提升我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,树立师德典型,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“四有”好老师,我校组织开展“师德师风之星”推选活动。


优秀凝聚力量,榜样引领方向

借着师德师风建设年的东风

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

来认识一下那些闪耀的师德之星

倾听他们温馨而感人的教育故事

重温那平凡岗位上积蓄的感动

……


本周师德师风之星:曹弼邦老师

曹弼邦,中共党员,中学生物高级教师,现担任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组长,高一生物教学和352班班主任工作。曾获区优秀班主任、“雷锋杯”教学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等,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评省、市、区一等奖,多次指导学生获湖南省奥林匹克生物竞赛一等奖,多次参与市级规划课题。

爱岗敬业,坚守岗位三十余载


01

持续站岗,做学生的"大家长"

他是传道授业的教师,为莘莘学子的学业成长风雨无阻。三十余载,他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的一线,一直以班主任“大家长”的身份,为学生们护航,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前行。

在望城二中从教以来,年年均担任班主任。当所带班级学业繁重、假期较少时,一直在校陪伴班级的学生,坚持班主任工作的初心和职责。历届带过219班、248班、271班、301班、322班,共5届高三毕业班,现任高一352班的班主任。工作期间,几乎年年被评为“优秀班主任”或“先进个人”。

02

业务扎实,勇挑教学的重任

作为生物教师,曹老师曾同时兼任过10个班级的生物教学工作,勇挑教学重任。三尺讲台一颗爱心,他即使生病也会坚持工作。他爱岗敬业,并不会因为生病而影响自己和集体的工作进展!日常小病小痛从未请假,即使腰痛到无法站立,也用手杵着讲台,坚持授课!他不舍得自己的这帮孩子们。

03

以身作则,做学生的榜样

十年如一日的班主任工作,他与学生一起锻炼,日常的跑操、校运会上的竞技比赛,都有他陪学生奔跑的身影。

爱生如子,托举点亮学生心灯


他担任“大家长”期间,以爱心温暖学生,以行动关爱学生,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信任。

三十余载,他与学生共处的点点滴滴,无不体现出他的教育初心——爱生如子。他对学生的陪伴,大到高考、小到学生的一次课堂发言。


01

托举明天的太阳:

资助一名学生读到大学

“我们当老师的,除了教给学生文化知识,还应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,治愚须治脑,做事须立志,脱贫需读书”。这是一位同样资助了学生的退休教师所说的。

故事也发生在曹老师身上,曾经他所带的班级有一位学生小L,小时候因父亲重病丧失劳动能力,家里家境贫寒,家里经济境况每况愈下,高中毕业后父亲因病逝世,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。但小L此时已经考取了大学,面临着无学费读书的境况。

作为班主任的曹老师,在获悉了小L的情况后,就毅然资助他三年的大学生活费,直到小L顺利毕业参加工作。

现在,小L在一建筑公司里从事建筑工程师的工作。

02

点亮微弱的心灯:

及时发现自伤学生并有效干预

青春的高中三年,有的学生以此为基点不断充实自己拔节成长,但还有一些小群体,他们很容易被忽略。学习生活中,他们沉默寡言,少于老师互动,似乎是个“乖孩子”。曹老师的班上,曾经有这样一位“乖孩子”的小Z。

小Z来到班上时,学习上不拔尖,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被老师格外留意。但曹老师在他刚来的第一天就把这个孩子放在心上,多次格外观察他。一次下课,曹老师一如既往的关注小Z。这次,他诧异的发现小Z的手腕上,居然布满了多条横向利器划伤的痕迹。他当即尝试与小Z沟通,但未果。于是,又立即联系了小Z的家长和周围的同学了解情况,但家长对于小Z的自伤行为并不知情,同学们也不知道小Z为什么要自伤。

曹老师对此十分担忧,于是继续找小Z谈话聊天,终于发现根源在于小Z误解家庭对他关爱太少,且由于性格较为自卑,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下,他开始了自伤。曹老师发现原因后,积极和小Z的家长沟通,希望家长一定要多加重视和关注。后来,在曹老师的不断谈话、家长每周一次的探访的多种干预措施下,小Z渐渐好转,后来就从未出现过自伤行为了。

高三阶段,小Z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中,并成功的考取了本科。

一位好老师,是学生的指路明灯。曹弼邦老师,在望城这片热土上,从事教育教学工作,三十年如一日的爱岗敬业,爱生如子。用爱心、责任心感染了一批批的孩子,取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、信赖。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,他还将继续践行教育初心,再以“大家长“的身份保驾护航,托举学生的明天,点亮他们的心灯。

扫码关注我们

策划/望城二中工会

编辑/贾珊 谭骥

审 核/孙永友